南门太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洋葱小说网www.3pone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曹丕的性格基因看来太不像他的父亲了,隐忍、执着、待人宽容是曹操能够乱世里称雄的原因,而偏执、自负、有仇必报是曹丕性格的总特点。在用人上曹操不拘一格、唯才是举,有海纳百川的气度,而曹丕多以自己的好恶划分阵营,无意识中把人分成了“自己人”和“不是自己人”两大类,“自己人”怎么都可以,不惜打破常规给予重用,“不是自己人”就想办法打压甚至迫害,失去了帝王的法度。
敢恨,是曹丕的性格;敢爱,也是他的个性。
曹休、曹真、夏侯尚、夏侯��自不必说,对“太子四友”这些人,以及过去在夺嫡之争中支持过自己的人,曹丕也都一律给予关照和无条件信任。曹丕称帝不久即下诏任命“太子四友”之一的吴质以振威将军的身份“都督河北诸军事”,后面是一项新职务,意思是指挥、节制河北地区的一切军事力量。河北,指的是黄河以北,从行政区划上说包括冀州刺史部的大部以及青州刺史部、幽州刺史部的全部。
这项职务权力很大,把整个曹魏北部地区的军权都交给了吴质,而在此之前吴质担任过的职务,可以查证的只是一名县令(朝歌长)和某将军府里的长史,曹操在世时似乎对此人也并不感冒。
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,一名从未带过兵、打过仗的县令被直接提拔为将军,这当然是一种“敢爱”的表现。“都督诸州军事”的制度也从此定型,曹仁、曹真、曹休以及张辽等人外出领兵一般都加以“都督某州诸军事”的名号,有的加以“持节”的授权。有这种名号和授权的将军权力更大,不仅可以调兵,而且可以惩治辖区内某一级别的官员,类似后世的钦差大臣。
曹魏习惯上分成了四大战区:北部战区一般为“都督河北诸军事”,主要职责是防御北部少数民族部落,辖区面积不小,但一直没打过大仗,重要性稍差;西部战区一般为“都督雍、凉二州诸军事”或“都督陇右诸军事”,主要职责是防御蜀汉,通常由征西大将军或镇西将军兼任;中部战区一般为“都督荆州诸军事”或“都督荆、豫二州诸军事”,主要职责是兼防蜀汉和孙吴,通常由征南大将军兼任;东部战区一般为“都督扬州诸军事”或“都督青州、扬州诸军事”,主要职责也是防御孙吴,通常由征东大将军或镇东大将军兼任。
吴质一跃成为曹魏政坛和军界的新星,但奇怪的是《三国志》却没有他的传记,主要原因是此人脾气很差,在生前即受到颇多议论。
黄初五年(224)吴质回洛阳朝觐,曹丕发现没有多少人搭理吴质,吴质显得有点孤独,曹丕专门下诏命上将军及特进以下高官都到吴质家里做客,想帮吴质结结人缘。
宴会上,客人喝得怎么样不知道,主人先喝高了。吴质这个人,酒一喝多就把持不住,曹真这时候担任着中军大将军一职,长得有点胖,同为“太子四友”的朱铄时任中领军,长得很瘦,吴质便拿他们二位寻开心,令伶人在宴席上表演“戏说肥瘦”的段子,不想玩笑开过了头,曹真脸上挂不住,与吴质当场闹翻,要责罚伶人,甚至不惜刀兵相见。
看热闹的人都不怕事儿大,曹洪、王忠等人想看吴质的笑话,在一旁瞎起哄,故意逗火,曹真愈加恚怒,拔刀�_目,大骂于座:“这个伶人要是放跑了,我要拿你开斩!”曹真是什么分量的人大家都知道,但吴质不示弱:“曹子丹,你只不过是屠案上的肉,吴质吞你不用摇喉,咀嚼你也不用摇牙,何敢恃势而骄?”
眼看无法收场,朱铄从座席上起身来劝:“陛下要我们陪你作乐,你怎么这样?”有人劝架,顺着台阶下就得了,但吴质又回头骂朱铄:“朱铄,你还是小心别把座席弄坏了!”朱铄也是个急性子,被吴质呵斥,气得拔剑朝地上砍,其他想上来劝架的只好坐了回去。
吴质就是这样的臭脾气,结果把自己弄成了政坛上的孤鸟。
不仅吴质当了“河北战区司令”,到了黄初六年(225)的春天曹丕又突然做出了两项重要人事任命: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,录行尚书事,随车驾董督众军;以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,留守许昌,督后台文书。
吴质、陈群、司马懿,加上担任中领军的朱铄,“太子四友”全部有了军职,这些都打破了曹魏政坛的潜规则。自曹操创业开始曹魏阵营一直以来遵循着严格的文臣、武将两条路径,文臣从不带兵,而武将中虽有个别人短时间内兼任过太守一类的行政官员,但极少有向三公、九卿方向发展的先例。
文人就是文人,武人就是武人,这是两个不同的集团。在曹魏的阵营里,有人概括出这两个集团分别各有一个核心,文人的核心是汝颍集团,武人的核心是谯沛集团。曹魏的主要文臣中荀��、荀攸、郭嘉、钟繇、杜袭、辛毗以及后起之秀陈群等人都是颍川郡或汝南郡人,这里自古多奇士,世家大族辈出,故称汝颍集团。而谯沛集团,是因为曹氏父子乃沛国谯县人,沛谯集团其实就是“诸夏侯曹”集团。
文臣中最优秀者,如荀��、郭嘉、荀攸和崔琰等,一生从未担任过军职,这既是因各人特长而造就的不同分工,也暗含着某种权力格局的制衡,有人负责决策,有人负责执行。决策的人不管执行,执行的人不考虑决策。
由“武人”而入“文人”... 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