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如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洋葱小说网www.3pone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除依止僧伽耶舍大师,学习因明、声明、医方明及各部派小乘佛典外,玄奘有时也抽空去城中那些新开的经所论场旁听,虽不参与辩经,但他仔细揣摩每一位论师的话,细细加以领会,以便使自己能够迅速掌握各部派的佛学理论。他本就悟性非凡,听过之后便能触类旁通,夜晚常在贝多罗叶上写下自己的见解。
与此同时,国王派的那二十位抄书手,也住在阇耶因陀罗僧伽蓝里,轮番为玄奘抄书。玄奘则在听课之余,同另外五名助手一起,将这些抄录好的经书校对整理出来。
这座寺院里果然也有两只“喵呜”,看上去真像两只幼小的豹子,却比豹子小巧可爱得多。玄奘抄经之时,这两个小家伙就在他的脚下转来转去,时不时地用圆圆的脑袋蹭着他的身体,甚至跳到他盘曲的腿上。每当这个时候,玄奘便学着当地人的样子,用手轻轻挠一挠它们的下巴,或者摸摸它们的脑袋。两只“喵呜”显然很喜欢这种抚摸,立即便会找个舒服的姿势趴下来,发出心满意足的呼噜声。
玄奘不喜欢“喵呜”这个称呼,他依照中原古书中记载的那种类似的兽,称它们为“猫儿”。这两只猫儿体毛柔软,看上去乖巧可人,却是不折不扣的小型猛兽,它们的双目明亮如灯,爬高蹿低如履平地,行走起来悄无声息,具有不可思议的敏捷性。
不过,玄奘没有看到它们捕鼠。实际上,他就没有在这座藏经楼里看到过老鼠,这两只猫儿平常吃的是烧熟了的三净肉,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吓走老鼠。
转眼几个月过去,在僧伽耶舍长老的精心指点和帮助下,玄奘如鱼得水,不仅了解学习了印度的五明大论,全面掌握了因明学的知识和逻辑辩论技巧,还抄阅了大量的佛学经典,学业大为精进。
这天傍晚,玄奘同往常一样,要去藏书楼里整理经卷,谁知刚一打开房门,就见十几位中青年僧侣站在门外,俱都是一脸严肃的样子。
玄奘觉得有些奇怪:“诸位师兄是——”
其中一位僧侣上前一步,合掌问讯道:“你便是那个来自边地的玄奘法师吗?”
玄奘皱了皱眉,印度的佛教徒认为,有佛法的地方便是世界的中心,其余地方都是“边地”,而生于边地属于八种恶报之一,因为你可能一生都无缘听闻佛法。也正因为如此,法显大师在他的《佛国记》中,称摩揭陀国一带为“中国”,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宗教称呼。
但是,像这样直接说人家来自“边地”,毕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。只此一句,就可以断定对方是来找茬的了。
“贫僧正是,”玄奘淡淡地说道,“不知诸位师兄是从哪里来的,到此有何见教?”
“我们是迦湿弥罗国诸寺的僧侣,”那人道,“我的法名叫辰那饭荼,一向修习大众部佛法,与法师也算是同道之人。法师来达摩舍罗城已有数月,可曾听说过我的名字?”
玄奘摇了摇头:“贫僧远道而来,每日里只是听经抄经,不大过问其它事情,确是孤陋寡闻了。”
辰那饭荼的脸上现出几分失望和郁闷的神情,不过这神情转瞬即逝,随即便又平静如初。
“这位是僧祇部学僧辰那呾逻多,”他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伙伴,“难道法师也不曾听说?”
他紧紧盯着玄奘,那神情仿佛是说,只有最狂妄无知的人才不会听说这位的名号。
然而玄奘依旧摇头,他并不介意别人说他无知,他正是因为“无知”才万里迢迢来天竺求法的。
那个叫辰那呾逻多的脸上明显有些挂不住了,走上前,冷冷一笑道:“看来法师是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佛法修习上,全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。听说僧伽耶舍大和尚非常赏识法师,不仅于佛法上倾囊相授,还说法师可继世亲昆季之风,可有此事?”
玄奘道:“弟子万里远行,来到佛国,只为能学到真正的完整的佛法。人身难得,生命如朝露一般短暂,而佛法又广大无极。若不珍惜光阴,精进努力,便如犯了盗戒一般。幸而佛陀庇佑,让我遇到僧伽耶舍长老,不顾年迈励力敷扬,传授玄奘佛法真谛以及因明、声明等学问,玄奘真是感激不尽,无以为报,唯有更加精进而已。至于赏识一说,不过是老法师的抬爱之情,玄奘如何敢当?”
辰那饭荼及同来的僧侣们见玄奘说话不卑不亢,确是高僧风骨,心中也不禁暗自赞叹。
说起来,这些中青年教众大都年富力强,其中有些人已在此地求法修习多年,论学识虽然比不上僧伽耶舍,但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小有名气。他们这次到达摩舍罗城来,只是因为这里大开道场,因而来此修习和辩论。谁知住了几日,听到最多的竟然是玄奘的名字。
特别是僧伽耶舍长老,常常感慨地对他们说:“那个东土学僧实乃难得的佛学奇才!你们莫看他年纪轻轻,却是学力深厚、知识渊博。我看在迦湿弥罗的僧众之中,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。唯一可惜的是,他出生的国家太遥远了,没有机会从小亲近圣贤的遗芳,又不能久居于此,否则以他的聪明、学识和修养,弘扬佛法,足以继承世亲菩萨的风骨了!”
僧伽耶舍长老对玄奘的夸赞,无疑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,这些大众部僧侣们当然很不服气,纷纷说道:“那个沙门来自遥远的僻地,年纪又轻,口音又古怪,能读过几夹经书?想必是个徒有虚名之辈,大师又何必如此看中他?”
“是啊,我们在此修习多年,不仅熟知各类经典,也获得了很多名誉,大师反说我们都不如他,这也太过了吧?”
僧伽耶舍长老看了这些僧侣们一眼,淡淡地说道:“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,不但损了自己的幸福,而且还会刚愎自用,造出孽因。”
听了这话,辰那饭荼等人越加恼怒,于是结伴来玄奘门前诘难。
玄奘将这些僧侣请到自己的禅房内,众人围成一圈坐下,开始就一些佛学上的问题展开讨论。
虽然对僧伽耶舍长老的评论不以为然,但众僧还是很清楚玄奘的聪明和辩才。他们只是在想,这个外国沙门来此不久,就算是有几分辩才,左不过是仗着自己年纪轻,反应快,占些优势罢了,未必就真的有那么高的学问。于是便故意挑些偏僻深奥的典故诘难,着意难倒玄奘。
玄奘明白,这些人就是专程来向自己挑战的。这样也好,既然在佛国学经,哪有不应对辩论的道理?回答这些僧侣的问难,也算是对自己这段时间所学的一次检验了。
这么一想,心情越发平静,对众僧提出的佛学典故娓娓道来,对那些疑难的地方,也剖析得明明白白,很轻松地便将这些挑战者一一驳倒。
众僧此次前来,原本是有些轻视之心的,如今见这远来的沙门面色从容,语言流畅,回答那些咄咄逼人的问题时,更是冲和平淡,毫无蹇滞,脸上也无一丝一毫傲慢的态度,都不禁为之鄂然。
辰那呾逻多毕竟是僧祇部的高僧,还算有些修行,与玄奘对论几句后,便知对方是个真正的学者,且为人谦逊,又留余地。心中越来越佩服。当即起身,恭敬礼拜道:“法师气度非凡,学识渊博,学僧远不及矣,今日冒昧前来打扰,深为惶恐。”
见辰那饭荼已经心悦诚服地认输,众人自然也说不出什么来,纷纷拜别而去。
从此玄奘声名大震,很快传遍迦湿弥罗国,传遍北印度的各个国家。
这以后的日子里,没有了辩经的干扰,玄奘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潜心于佛学之中。
对于玄奘来说,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。一转眼,他在迦湿弥罗国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年。
这一年,对玄奘来说至关重要,他取经的目的地本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,那里才是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,在进入那里之前,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,学习语言和逻辑等其它应用知识。而现在,他已经准备好了;
这一年来,玄奘的梵文大进,不仅能够熟练地用悉檀体写论文,且在与来自五印度的各个高僧学者的交谈中,各民族的语言和方言也已能熟练地加以应用,口音越来越接近于本地人,这为他日后求学和周游五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;
这一年来,玄奘对印度佛学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全面地了解,将五百罗汉第四次集结的三十万颂佛经一一细读并抄录,读完了九十六万字的佛教典籍,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梵文经藏,并开始着手翻译抄录下来的经书;
这一年来,玄奘几乎参观了迦湿弥罗国内所有的圣迹——他先是巡礼了五百罗汉的遗迹,又参拜了迦腻色迦王用石函封记铜经文的大塔。在那座大塔里,他见到了迦腻色迦王手书的经文,此经封存一个石函之中,已经保存了数百年……
然而玄奘并没有忘记他的使命,所谓千里搭凉棚,没有不散的宴席。他决定离开迦湿弥罗,继续前进。
看到玄奘在精心捆扎包裹那些抄录好的经文,僧伽耶舍长老和众多僧侣颇为不舍,纷纷劝他长住下来,别再四处奔波。
玄奘道:“蒙恩师和诸位大德盛情挽留,玄奘安敢不遵?只是玄奘此行,是为求法取经,利益众生。又怎能贪图一地之安逸,止步不前?正所谓天外有天,佛法无边,让玄奘去中印度吧,玄奘定不负大家所托,矢志弘扬佛法。”
这番晓之以礼,动之以情的话,让高僧们非常感动,他们明白玄奘去意已决,无法挽留,遂不再劝阻。
贞观四年三月(公元630年),玄奘告别迦湿弥罗国,告别恩师僧伽耶舍和热情的国王,告别藏经楼里那两只可爱的猫儿,带着四匹马拉的经文,离开了迦湿弥罗国的都城,一路往西南方向而去。
一路上风餐露宿,走了七八天,一百四五十里路,终于在大河以北,大山之南,发现了一座大众部佛寺。
玄奘立即进去挂单,这里面居然有僧徒一百多人,住持告诉他,从前,佛地罗论师曾在这里撰写大众部经典《集真论》。
在这所伽蓝里美美地歇息一晚后,玄奘继续往西南方向行走了七百多里,越过一道山岭,抵达半笯蹉国。
这也是北印度的一个山国,国中没有君主,隶属于迦湿弥罗。玄奘一路行来,发现这里山峰峡谷居多,农田耕地较少,盛产各种花卉、水果,特别是庵没罗果、庵弭罗果、乌谈跋罗果、跋达罗果、茂遮果,当地人酷爱这些水果的美味,因而家家户户种植成林。
这里的佛教同样已经衰微,国中有伽蓝五所,都已荒芜倒塌,除都城北部的一间佛寺内有几个僧人外,其余地方都没有看到僧侣。
好在当地民风质朴,百姓们也信佛,对过路的玄奘颇有好感。无论他走到哪一家,都有新鲜的果子招待,他们甚至用甘蔗来喂玄奘的马,然后聚在一起,听这远来的僧侣讲些简单的经文。走之前,又在他的行囊里塞满干果。
离开了这些好客的村民,玄奘一人四马,在山间行走了十余日,到达下一个国家——曷逻阇补罗国。
这里的地势依然险要,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岭,平原狭小,物产不丰,民风刚烈,居民们肤色黝黑,个子矮小,身上裹着皮毛,形貌甚是丑陋、猥琐。
都城内倒是有几所简陋的伽蓝,有少量僧徒在里面修行。婆罗门天祠只有一所,却是富丽堂皇,门前聚集着大量的外道,看起来甚是热闹。
在这所神庙前,玄奘遇到了一支前往中印度的商队,领头的名叫钵利奥逻,随行的五六人都是同一家族婆罗门种姓的商人,还有七八个雇拥来搬运行李的首陀罗奴隶。
钵利奥逻虽为婆罗门种姓,却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,因而一看到玄奘就热情地打招呼,问出一连串的问题——
“你这沙门不像是本地人,打哪儿来的?怎么就一个人?还牵了四匹马!你也打算做点生意吗?我跟你说,这里的民风不太好,你要当心被抢劫!倒不如跟我们一起走吧,我们人多。不过你得先让我看看你都带了些什么奇货!”
玄奘觉得好笑,对这个热情的商人说:“多谢盛情。我是远来求法的僧侣,对做生意可没什么兴趣。这马上带的也不是货物,而是经夹。”
钵利奥逻显然不信,玄奘便给他看了自己的行李。果然,四匹马背上驮的除了干粮饮水和一小部分文具衣物外,其余的全是经夹。
钵利奥逻顿时肃然起敬,立即恭敬地顶礼谢罪道:“是弟子太过鲁莽,冒犯了圣者。”
玄奘按照印度的习俗,为他摩顶祝福,搀他起来道:“你没有冒犯我,倒是我要谢谢你,为我的安危担忧。”
钵利奥逻笑了:“法师这是准备到哪里去?”
玄奘道:“暂时打算先去磔迦国,再去中印度。”
钵利奥逻大喜:“巧了,我们同路!法师与我们一起走吧。”
玄奘微笑点头:“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?”
“现在就走,”钵利奥逻道,“我跟你说法师,这曷逻阇补罗国没什么好看的,城中也没有君王,就是迦湿弥罗的属国。我在这里呆了两天了,只想早点离开。这里的人模样丑陋,性情粗暴,礼义轻薄,说出来的话也庸俗不堪,都是些低劣不祥之人。像法师您这样的,还是离他们远点为好。”
对于他的评价,玄奘不置可否。但要说早点走,他倒是没意见,也的确不打算多耽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