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惯呕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洋葱小说网www.3pone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商成并不相信常秀会走什么绝路。-< 书海阁 >-)因为在半个月前,为了玻璃的事,常秀曾经带着田岫和杨衡一起来找过他。他记得,那天常秀临走的时候很严肃地说,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,都会把玻璃烧出来,哪怕做不成工部侍郎,也一定会坚持下去一一大不了就自己掏腰包!商成想,既然常文实有如此的雄心壮志,怎么可能轻易言死,去走什么绝路。很显然,这是真芗在替古人担心帮工部心疼钱粮,所以故意跑来危言耸听,目的就是希望借此打动他,让他出面去劝说一下常秀。
想到这里,他的心里踏实下来,正想说几句宽真芗心思的话,忽然想起另外一种可能:该不是小洛驿那边的工部作坊出了什么事,把常秀搭进去了吧?
这个蓦然冒出来的可怕念头惊得他浑身一个寒噤。小洛坊要是急着赶工抢进度,塌窑崩火的事故就很有可能发生,难道常文实他……他顾不上回应真芗的指责,首先关心常秀的情况。他着急地问道:“常文实出事了?”要是为烧个破玻璃而教常文实出个好歹,他可真是百死莫辞了!还有田岫和杨衡他们,他们呢?他们会不会也出了事?
大约是因为商成在惶急之中的真情流露,真芗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。但他还是冷着面孔,从袖囊里掏出一份公文。
商成没理会手上衣袖上溅的茶汤水渍,几乎是半抢地把公文夺了过来。一眼略过公文抬头“呈宰相公廨”,紧接着就看见公文题目《乞除专利钱与燕山屹县霍氏疏》,再瞥了一眼落款是“工部常秀”一一这是常秀的疏陈?这即是说,常文实其实没事?他立刻松了一口气。虽然看起来常秀多半没出事,但他还是把公文仔细地浏览了一遍。
公文里也没讲别的,就是说明一个事实,造白酒的技艺,是屹县霍氏的独家首创,这一点无可争议。(_-< 书海阁 >-)霍氏在去年便已经和工部签署了契约,把除燕山以外其他地域的白酒酿造贩卖权益都折价交与工部,可是眼下在各地出现了许多偷学霍氏技艺的造酒作坊,造出来的白酒卖得到处都是。这些作坊贩卖白酒,便是侵害了工部的利益,偷师盗艺,就是伤害了霍氏;所以霍氏现在打算到官府告状,工部也打算在状纸上联名附属。这个官司的案情清楚证据确凿,霍氏和工部打赢官司毫无疑问,但为了打起官司来更加地理直气壮,所以书生常秀就写了这样一份疏陈,希望朝廷能够替工部撑腰,颁发一道公文来证明霍氏有权利向别家作坊收取“专利钱”。
商成看完后,觉得疏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,有理有据有节,是份难得的公文佳作;只是和“自寻绝路”完全拉扯不上。
等胭脂悄没声地进来收拾好桌案上倾倒的茶盏和茶壶,又给商成换上新茶汤,真芗才说:“你没看出这文章里的毛病?”
商成摇了摇头。
真芗有点不相信:“你是真没瞧出来,还是故意不说?”
“真没看出来。”商成坦白地承认。
可是真芗却不觉得这文章有什么难懂之处。常秀打着维护工部的招牌,其实是在行与民争利之实;工部站在霍氏一边帮着霍氏说话,能不能打赢官司都会被指为“官商通同沆瀣一气”,即便打赢官司也要臭了名声;更别提那些没事都要乱踹两脚的御史们,他们绝不会饶过常秀和工部。
商成哂笑一声,说:“工部维护自己的利益就是‘与民争利’,那些偷了造酒技艺的作坊,他们又算什么?他们是不是在与工部争利?他们连招呼都没打便偷学了霍家的技术,这又算不算是‘与霍争利’?”
真芗顿时语塞。
“我还没说完。”商成“工部当初在选择造酒作坊时,就特意选在各个产粮地区,这也是帮朝廷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,工部起造酒作坊是在去年秋天,正是各地征收秋税的时节,依靠各地作坊从官府和市面上买走的近百万石的粮食,几个地方的粮价都比较稳定,这实际上也是在帮着当地平抑粮价保护粮户。”
真芗沉默了一会,说:“你这是在强词夺理了。工部的作坊造酒需要买粮食,民间的作坊造酒同样需要买粮食,未必这些民间作坊就不能起到平抑粮价之用?”
“那不一样。”商成毫不犹豫地说道,“工部的作坊是国营单位一一就是朝廷办的作坊,不需要对股……不需要对东家的本钱负责,所以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作坊的经济效益,而是作坊的政绩。造酒作坊的政绩体现在哪里?就体现在作坊的规模上。谁能占更大的场地,能雇请更多的人工,能酿造更多的酒,那谁就是上级眼里的好官员。所以这些作坊一出手就是几万石十几万石地买粮食,而不象那些民营作坊,要考虑到自己作坊的产量,要顾虑到粮食的仓储,还要参考当时的粮食价格高低……所以,我们不能希望这些作坊会在需要他们站出来平抑粮价时帮忙,而只能依靠我们自己,依靠当地的官员,依靠工部的作坊。”他接连说了三个“依靠”来加强自己的语气,最后甚至使劲地挥舞了一下拳头,总算结束了一大篇强词夺理的道理。
但是大篇的道理总有大篇的好处,至少真芗就没认真思考过朝廷作坊和民间作坊的不同,所以急忙之间他也没办法反驳商成。他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商成方才说的那些似是而非的道理。
但商成不会给他思考的时间。他问真芗:“这疏陈是从哪里来的?”他在公文上没看见提要和批示,显然是在送到宰相公廨之前便被真芗半路截走了。
真芗的嘴角牵扯了一下,耷拉着眼皮说道:“早上去宰相公廨,半道上遇见常文实,他拿给我看的……”
这话说得含含糊糊,但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。也许是常秀主动请真芗帮忙参酌,也许是真芗好奇所以询问打听,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,总之这份公文最后是被真芗截留下来。之后的事情就很好推想了,真芗拿了公文,寻了个借口就来找商成。他想,常秀虽然是个文人,但绝不是没脑子的人,要是没人背后出主意一力地撺掇,不可能当这出头椽子。而这躲在常文实背后的人,十九就是商燕山。商燕山说东,常文实就不会说西;商燕山说能烧出玻璃,常文实就朝火窑里使劲砸钱……
真芗说得是如此的形象,连商成都不仅莞尔。但他还是不承认是自己在撺掇常秀。这事本来就和他没有关系,他为什么要承认?他只能告诉真芗,这份《乞除专利钱与燕山屹县霍氏疏》,其实是工部扔出来的探路石子,要是朝廷通过了,那么以后工部再搞出玻璃或者其他什么新鲜物事,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朝廷“循霍氏白酒旧例署理”。
真芗思虑了半天,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商成那番关于“国营作坊”的道理,干脆就坡下驴,顺着商成的话改了话题重点。他承认,工部拿霍氏白酒投石问路,应该是很有可能。不过他还是不看好玻璃的前景,同时还“很是好心地”打听了商成在航海技术上有没有取得进展。
商成没接这个话,反而问他说:“有个叫前三口的日本和尚,你认识不?”
“听说过,不认识。前两天还有人提到他,说是又来上京了。”真芗点着头说。他马上就警觉起来,反问了一句,“你打听他做什么?”
“有点事。”商成很简单地应了一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