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洛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洋葱小说网www.3pone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(欢迎加入中场大师书友交流群:532028645)
当夏泽过掉乔阿伦的时候,全场球迷一声惊呼。这是魔幻一般的表演。
当夏泽利用速度抹过杰拉德的时候,欢呼声中带了更多的欢乐,其中还有不少嘲笑声。
嘲笑对方的队长已经老了,所谓的传奇,也是老掉牙的传奇。
而当夏泽把洛夫伦穿裆过掉,突入禁区之后,整个球场所有人的站了起来,一波波声浪从看台上传了出来。
当夏泽把门将也过掉,最后被米尼奥莱犯规扑倒,裁判果断吹哨点球的时候,整个古迪逊公园球场都沸腾了。
他们见证了夏泽前面三个完美的过人和超过五十米的长途奔袭。最后虽然没能够看到夏泽亲自把这个进球打进,成就一个经典,但是夏泽为球队赢得了一个点球机会,也足以让所有人感到振奋。
“噢!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表现!”当电视镜头给到夏泽的特写时,小雷德克纳普禁不住感叹出声。
“没错,我们刚才所说的话,看来都是自打脸了。”加里·内维尔自嘲一笑,刚才是他第一个认为夏泽在被铲倒之后需要十分钟的时间恢复的。
现在夏泽只是缓了两三分钟,就立即用一个经常绝伦的长途奔袭,为球队赢得一个点球。
这是上半场结束之前的一次点球机会,如果利用这个点球首开纪录,带着一比零的比分进入更衣室的话,对于埃弗顿而言,毫无疑问是前途光明的。
米尼奥莱被黄牌警告,夏泽被队友拉了起来。
“好样的!夏泽!”
“干得漂亮!”
“太棒了小子!”
队友纷纷过来拍夏泽的肩膀或者头,给他鼓励。
队长拜恩斯拿着皮球,把点球点附近的草皮踩踏实,以免主罚点球的时候发生意外。
全场球迷都屏住呼吸,不管是埃弗顿球迷还是利物浦球迷,这个时候都没办法保持心情的平静。
比赛第45分钟的点球,在场上比分还是零比零的情况下,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
拜恩斯将皮球放在点球点上,无视米尼奥莱过来干扰,随即后退几步,目光坚毅地看着球门。
哔!
克拉滕伯格一声哨响,拜恩斯便助跑主罚点球。
嘭!!
皮球从拜恩斯的脚下迅雷一般奔出,直奔球门的右侧。
米尼奥莱也同时向左侧倾倒,显然他判断对了方向。
但即便他判断对了方向,仍然没有办法阻止皮球钻入网窝,拜恩斯这一脚球直接踢到右上角,速度又极快,是绝对的死角,换了世界上任何一位门将站在门前,也无补于事。
一比零,埃弗顿在半场结束前打破僵局,领先于同城死敌利物浦!
整个孤独逊公园球场都沸腾了,所有的埃弗顿球迷都欢声庆祝,跟周围的朋友一起拥抱,口中喷出一些难听的话语,当然是在讽刺利物浦的。
马丁内斯重重地挥拳,脸上凝重的神色一扫而空。带着一球领先优势进入更衣室,对于下半场的战术布置毫无疑问会有着很重要的利好。
而另一边的罗杰斯则是脸色铁青,看着场中神色颓然的乔阿伦,心中不知道有什么想法。
就是因为刚才乔阿伦主动请缨盯防夏泽,却在中场轻易放铲丢掉位置,导致夏泽长驱直入搏得点球,才会让拜恩斯一蹴而就,球队也因此落后。
作为无比信任乔阿伦的罗杰斯,看到球队因为爱将的失误而落后,心中真是五味杂陈。
……
埃弗顿球员庆祝之后,比赛已经到了上半场的补时。上半场因为有夏泽的受伤和险些引发的冲突,在加上最后阶段的点去和进球庆祝,所以补时两分钟,实际上到第四十八分钟才吹响上半场结束的哨声。
但是这三分钟时间里面,利物浦也没能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,埃弗顿保持一比零的领先优势进入更衣室。
“加里,点评一下上半场的比赛。”小雷德克纳普率先把话题抛给加里·内维尔。
“上半场比赛双方其实很接近,起码在四十分钟以前,双方教练和球员在场上的表现,都是旗鼓相当的,并没有任何一方有明显的优势。”
加里·内维尔说道:“比赛的转折点就出现在夏泽受伤的之后。在夏泽受伤之前,是杰拉德和乔阿伦联手盯防夏泽的,两人的轮番上抢,让夏泽没有太多组织进攻的机会,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埃弗顿的进攻。”
“但是当夏泽受伤之后,罗杰斯似乎认为夏泽的威胁已经降到最低,甚至连我们都这样认为。于是他们就只拍出乔阿伦一人跟防夏泽。注意,是跟防,而不是贴身盯防。”
“以乔阿伦的身材和防守能力,并不能完全将夏泽限制住,而最致命的又是他贸然上抢,所以给了夏泽长途奔袭制造点球的好戏,这毫无疑问是比赛的转折点。”
加里·内维尔的分析十分详细,就连以往一直跟他对不上眼的卡拉格,也点头赞同。
“那么杰米,你认为下半场埃弗顿和利物浦会怎么调整,形势会如何发展?”小雷德克纳普把另外一个问题交给卡拉格。
“利物浦别无选择,他们只能进攻。乔阿伦这一点被证明很弱势,而巴洛特利的表现也不好,所以我觉得下半场库蒂尼奥和伤愈复出的斯图里奇都有机会上场。如果他们能够在进攻端有所表现的话,那就有希望在古迪逊公园球场带走一分,甚至逆转取胜。”
“而埃弗顿,我认为他们一球领先之后,下半场肯定会打防守反击。你看看米拉拉斯的速度,夏泽的传球和卢卡库的终结能力,拥有这样的球员不打反击,简直就是犯罪!”
“好的,谢谢加里和杰米,我们先休息一会,下半场继续观看这一场默西赛德郡德比。”